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583.05億元,同比僅增長4.45%。《證券日報》記者對比發現,增速較去年同期的86.77%,大幅下滑82.31個百分點。
引人注意的是,2016年1-12月份,健康險增速一直為四大類保險業務(產險、壽險、健康險、意外險)中增速最快的業務。但今年以來,健康險保費增速逐月下滑,1-9月份,由去年同期的增速最快業務變成增速最慢業務。
一家壽險公司CEO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保監會對中短存續期健康險保費規模的限制,健康險保費規模出現一定下滑很正常,利于行業回歸保障和發展。目前來看,行業重疾險領域的創新空間不大,但在醫療險等領域,險企依然可以有很大創新的空間。
增速大降8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健康險業務累計保費增速逐月下滑。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0.15%;前2個月同比增長42.30%;前3個月同比增長36.88%;前4個月同比增長24.12%;前5個月同比增長17.03%;前6個月同比增長10.87%;前7個月同比增長5.19%;前8月同比增長3.12%;前9個月同比增長4.45%。
而2016年,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4042.5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67.71%。2016年1-9月份,健康險業務增速甚至達到了86.77%,而去年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78%,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6.95%,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7.20%。去年前9個月乃至全年,健康險業務是四大類業務中,增速最快的。
事實上,此前幾年健康險業務保費增速也呈現快速增長。從2012年到2016年,增速分別達到20%、30%、40%、50%、60%以上。那么,今年健康險增速為什么會急轉直下?
實際上,健康險保費的快速下滑,源于健康險公司以及其他壽險公司壓縮此前大幅銷售的中短存續期護理保險(包括萬能型護理保險)。數據顯示,2016年,兩家健康險公司的兩款護理保險保費合計占到了行業的30%。隨著去年以來保監會強化中短存續期產品的監管力度,回歸保障,健康險公司紛紛壓縮這一險種,保費出現驟減。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一些商業健康險公司之所以熱衷于發展中短存續期護理險,主要就是因為專業健康險公司不能經營壽險、年金類產品,只能經營健康險,而護理險幾乎是四大類健康險當中,儲蓄色彩最濃厚的一款產品,相對更加適合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
行業健康險保費增速出現下滑相對應的是,今年前8個月,和諧健康規模保費同比增速為-73.7%;昆侖健康規模保費同比增速為-47%;人保健康規模保費同比增速為-10.2%。
從行業保費占比來看,2012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尚不足900億元,在人身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也只有8%,而到2016年末,健康險保費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在人身險保費收入當中的比重也達到了18%以上。
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人身保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227.03億元,同比增長23.56%,增速下降19.61個百分點。其中,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583.05億元,增長4.45%,下滑82.31個百分點,占人身保險業務的比回落至15.43%。
各類醫療險火爆銷售
事實上,按照保監會劃分,健康保險是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因健康原因或者醫療行為的發生給付保險金的保險,主要包括醫療保險、疾病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以及醫療意外保險等。
多數“百萬醫療險”通過網上渠道銷售,直接拉高了網銷保費的增速。中保協披露的數據顯示,互聯網渠道的健康險保費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上半年實現規模保費29.1億元,增幅102%;同時,在政策環境及行業各公司越發重視自有客戶發展的氛圍下,各壽險通過自有平臺共實現健康險規模保費12.4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防癌保險增長最為迅速,同比增加近10倍,護理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增速緊隨其后,分別為874%和245%。
對于商業健康險的發展,中保協會長朱進元認為,目前商業保險的發展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不過,保險業圍繞商業健康保險這個大蛋糕轉了很多圈,始終無法入手、無法參與,希望險企從發達市場經驗中找到啟發,未來在產品開發層面、在服務創新層面有所突破。
去年10月份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一時間關于健康中國的各種討論不斷展開。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的健康服務總產值是4萬億元左右,其中健康保障服務業為1750億元,占比僅為4%。“健康中國2030"規劃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規模超過8萬億元,到2030年要達到16萬億元水平。商業健康險將迎來較大的發展空間。
麥亞信專注金融、保險科技11年,旨在為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風控解決方案、保險SOA、保險網銷、保險經紀、小貸管理等行業解決方案,秉承“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勵志成為金融行業中專業、優質的解決方案綜合提供商之一。
【轉自:證券日報 記者:蘇向杲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