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誰是2015年度金融業最活躍的機構投資者,險企奪魁當仁不讓,未來很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北京商報社與北京品牌協會昨日聯合主辦的2015北京金融業論壇暨年度北京金融業十大品牌評選活動現場,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保險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蘇[微博]在主題演講時指出,第三次《保險法》修訂中明確拓寬險資投資渠道,險資運用將擁有法律依據。
據了解,今年10月14日, 國務院法制辦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這是時隔六年之后《保險法》再次“大修”,修訂草案中,放松資金管制和投資范圍成為一大亮點。
郝演蘇表示,第三次修訂版《保險法》征求意見稿對保險資金的運用再開綠燈,新增加保險公司可以進行股權投資,即允許保險資金投資股權、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及以風險管理為目的運用金融衍生品。這不僅使得保險資金運用將被賦予法律依據,還會拓寬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提升保險公司投資能力和投資收益。
事實上,每次《保險法》修訂都會推動保險市場環境的變化。在2009年《保險法》修訂中,為解決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保值增值難度大的問題,拓寬了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如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等有價證券,以及明確允許投資不動產。
正是有了法律的支撐,2009年之后,保險業投資放閘的步伐明顯加快,曾推出十幾項投資政策。其中,2013-2014年監管部門先后出臺近30項新政,對融資融券業務、境內及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創業板、創業板基金、優先股等放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