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報 蘇潔
千呼萬喚,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史上最嚴監管風暴來襲!此消息一出,保監會聯合14個部門下發了《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重點針對互聯網高現金價值業務、保險機構與不具備經營資質的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行為、非法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互聯網機構進行整治。不難看出,監管此次重拳出擊直指第三方互聯網保險平臺。那么,究竟如何界定第三方互聯網平臺“資質”?此次整治對于保險機構、第三方互聯網平臺、資本涌入有何影響?
保險機構:
改變“劣幣驅逐良幣”局面
由于渠道成本低、流量大,目前很多保險公司選擇和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合作,然而在選擇平臺時,保險機構是否也會有所“選擇”呢?
記者采訪了幾家傳統保險公司,大多表示愿意和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合作,第一,看重其龐大的流量和較低的連接成本;第二,可以降低渠道人力成本;第三,節省人力,從而實現人員的有效配置。然而,當問及在合作時如何對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資質認證,有些公司卻無法正面回答。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險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有保險機構和沒有資質的互聯網平臺合作,對于保險機構來說,他們可能也無法準確鑒別一家互聯網平臺的合規性,所以有些保險機構就會選擇保險代理平臺來幫助推薦合規的平臺對接。同時,他還指出,保險公司和平臺對接只要完善手續就沒有問題。
另外,有關人士表示,整治方案出臺后,保險機構的延保類業務很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用保費包裝一些醫療服務,保險公司在與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合作時可能會有疑慮。
在與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合作時,保險機構如何界定其“資質”?易安保險相關人士向記者詳細說明了他們在與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合作時,對資質審查和合規性審核主要有如下衡量標準:首先,第三方互聯網平臺應滿足法定條件和監管要求,需具有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許可證或者在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完成網站備案;具有安全可靠的互聯網運營系統和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能夠完整、準確、及時向保險機構提供開展保險業務所需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個人身份信息、聯系信息、賬戶信息以及投保操作軌跡等信息;最近兩年未受到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政府部門的重大行政處罰,未被中國保監會列入保險行業禁止合作清單;以及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其次,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需要具備互聯網保險的經營資質。合作方需具備ICP許可證或者ICP備案,有完善的內控流程管理制度,積極配合易安審查標的風險狀態和排查潛在風險。若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參與了互聯網業務的銷售、承保、理賠等關鍵環節,還必須取得代理、經紀等保險業務經營資格。最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需要具備良好的信譽。其主要股東需具備良好的財務實力和無重大違法記錄,公司的管理層需要具備較好的業界口碑。
針對此次整治方案,對互聯網保險業務會有哪些影響?易安保險總經理曹海菁表示,首先,此次整治方案具有清晰明確的時間表,區別對待、分類施策,旨在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將極大地優化市場發展環境,肅清市場上的大部分非法主體。其次,促進互聯網金融保險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立規范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提高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水平,更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保險需求。最后,有助于加強風險排查,深入開展消費者宣傳教育和風險提示,有效防范風險。
第三方網絡平臺:
市場不會變小 反而會越來越大
山西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王朝暉表示,本次整治強調采取“穿透式”監管方法,根據業務實質明確責任,一些此前鉆監管空子、打政策“擦邊球”而設立的業務性質模棱兩可的互聯網機構將無法逃避監管和整治。
上述人士認為,整治方案明確了本次整治的重點,存在問題的第三方網絡平臺、互助平臺等將面臨挑戰,尤其是一些過度依賴問題業務甚至違規、違法業務的企業或機構,其進一步發展會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嚴重者甚至會被迫退出市場,而沒有問題或問題較少的機構發展方向也將更為明確。因此,與其說是限制,不如說是規范。合規依法經營的機構或企業無需擔心,專項整治工作將會帶來更廣闊、更有保障的發展空間。
“這份整治方案,無論對于保險中介,甚至是整個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都起到了監管的作用,推動了行業健康發展。對于我們而言,這份整治方案的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監督公司的健康發展。”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開心保網CEO李杰認為,“經營牌照等監管手段在金融體系中是十分必要的,P2P的跑路對行業危害很大,給社會也造成了不穩定的影響。我們需要相關部門更合理的監管,把不靠譜平臺或公司規避掉。我們在與保險公司合作的選擇策略上,不在于合作的公司有多少,而是要找到穩定的公司進行長期合作。另外,除合作穩定外,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都要具有特色。”
專注于UBI車險數據團隊、第三方互聯網保險平臺斑馬行車創始人張俊表示,互聯網保險整治的目標是規范互聯網保險經營模式,快速優化市場發展環境,這些對于互聯網保險平臺來說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是創新和防范風險并存的。對于與保險公司合作時會考慮哪些因素,張俊認為,包括:市場占有率、保險精算能力、用戶的品牌認知等。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希望傳統險企能夠以開放的角度看待互聯網金融,不拘一格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
對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是否會受到限制,張俊坦言,“對于下一步,監管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處于起步階段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提高門檻,同時對創新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對于成熟的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來說是一種保護。在市場的各種催化劑下,互聯網保險會發出更多的聲音,這塊蛋糕不僅不會變小,反而會越來越大。”
李杰認為,“現在很多人進來創業,但也有很多人對保險行業的認知并不深刻。目前互聯網保險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需要通過管理去校正并優化市場行為,在合法和合規的狀態下進行創新,監管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避免不穩定因素。比如,很多人對互助保險很熱衷,但事實上,一定要有嚴密的風控體系,要有強大的風控團隊,不然會出問題。如果進來的人太多,必定會有優勝劣汰的過程,因此,對保險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的監管與合理限制,是有必要的。”
另外,對于整治方案所提到的互助,監管也是明確了對于以互助名義變相做保險業務,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嫌疑的團體。據悉,目前有多家互助平臺轉型向公益組織或者公益基金。
資本:
互聯網保險仍長期看好
互聯網保險融資熱浪還未褪去,互聯網保險整治方案的出臺對于投資人投資互聯網保險機構是否有影響?曲速資本楊軒表示,“影響是會有的,我們在投資項目時會考慮其合規性,也會對項目進行篩選,但是互聯網保險這個領域我們仍然長期看好,這個方向還是不會變的。”
對于下一步第三方網絡平臺和互助平臺是否會受到監管的嚴格限制,他認為,“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限制談不上,但是一定是走向合規和規范化的道路。尤其是對于互助這塊,目前還沒有出現風險事件,但風險預判較高,此次整治方案的出臺只會促進他們轉向合規。”“整治結束后,互聯網保險下一步將逐漸走向正規化道路,互聯網保險仍是趨勢,不會因為政策出臺而動搖。”
王朝暉認為,整治的目標是規范與發展,希望通過整治,互聯網保險發展過程中呈現的風險得以合理控制,消費者的利益得以真正保護,互聯網保險在創新中探索并發展壯大的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