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互聯網保險定義發展階段,大致可分為互聯網保險萌芽期,即從2007年以后進入探索階段;2015年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因此2015年也被稱為互聯網保險的“元年”;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到現在,互聯網保險可以說進入一個調整期。當一項新技術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這個技術預期都比較高,認為它將帶來很大的變化,但事實上這個變化不是直線的,中間也會有調整。從互聯網保險發展的階段特征,可以探析互聯網保險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僅僅是一個渠道
業界習慣將互聯網保險分為1.0、2.0、3.0時代,1.0階段是將互聯網保險作為一個渠道,保險產品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還是停留在把傳統的保險產品搬到網上,也就是很多保險公司的官網模式;2.0階段是一些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一些創新型的產品,是對傳統互聯網保險市場的補充;3.0階段是針對保險的商業模式進行全新的變革,跨界整合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結果是全方位提升用戶體驗,極大的延伸了保險產業鏈。
目前互聯網保險處于2.0以場景為中心向完全用互聯網思維設計產品的3.0時代過渡。傳統的保險行業未來勢必將互聯網納入戰略中,在政策、資本與市場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下,互聯網發展速度將超越海外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魏迎寧在2017第二屆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大會上指出,互聯網保費的增速開始放緩,互聯網保費在總保費中所占的比重增速也是放緩,并沒有一路高漲上去。同時,有幾個調整:第一,業務結構有所調整。2015年的時候,在互聯網保險業務里邊,車險曾經是一險獨大,那么今年上半年車險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他的險種,如健康險、意外險也占一定比重,業務結構改善了。第二,渠道有所變化。2015年的時候,財產保險公司主要依靠官網開展,和第三方平臺合作還比較好,到今年上半年的時候,雖然官網渠道還是占到一半以上,但是第三方平臺所占的比重比以前大多了。第三,壽險公司渠道結構變化不大,還是主要依靠第三方網絡平臺。但壽險公司的產品結構有所改善,保障型的產品比例提高,產品結構有所改善。
“我們所說的互聯網其實是指信息技術對保險業的影響,互聯網保險創新目前還處于淺層,所引起的變化還不太深刻,更談不上顛覆。”魏迎寧說,“信息技術的深度運用,還沒引起深刻的變化,目前是蓄勢待發。”
與此同時,他指出,傳統保險互聯網保險的戰略轉型要得以實現,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更新觀念,拓寬思路。第二,傳統保險公司,傳統保險產品要信息化、互聯網化。第三,要構建互聯網保險的基礎設施,深度運用信息技術。
也就是說,轉型的本質是從以保險公司為中心,以銷售為主導,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主導。
“今天”:科技并未改變保險本質
科技究竟能不能改變保險的本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2017第二屆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大會上指出,“有的東西可能沒有完全顛覆,所以保險原來的特點仍然沒有改變。目前互聯網壽險產品結構有所改變,接下來可能還有更大的變化。”
朱俊生坦言,通過科技賦能保險各個方面的價值鏈有很大的空間,包括互聯網科技公司、保險公司,而且這種改變有可能會改變保險公司競爭的格局。“只有賦能我們這個行業才能快速發展,不管移動互聯還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甚至物聯網,等等。所以,從互聯網保險到科技的賦能,從渠道的變革到場景的再造,所以我認為互聯網保險發展的下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
國泰產險總經理龍泉在“金麒麟暨2017保險高峰論壇”上表示,現階段要做的是,如何將現有的、不斷發展的科技運用到保險上,來一點一點解決一個一個痛點,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無論是哪一類公司,至少保險與科技的結合是大家非常認可的。但是怎么往后做,還是需要根據各家公司目前發展的階段和自身的能力以及他所追求的目標來進行定位。如果我們把保費、利潤等等作為我們的目標的話,那毫無疑問,可能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我們現在給自己的定位是,保費、利潤這些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將現有的或者說不斷發展的科技運用到自身的保險上面,來解決痛點,提升用戶體驗。”
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劇,健康和養老成為眾多消費者茶余飯后談論的首要話題,這也給保險帶來了“機遇”。保險公司作為健康險市場的主力軍,是目前參與保險市場創新的最重要的力量,通過開發軟件,創新產品和服務、外部合作等多種手段進行保險布局。而中介機構為了尋求在保險領域的優勢,紛紛通過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開展營銷模式的改革,通過加強線上線下服務聯動的方式,增強客戶的黏性。各類健康險或者醫療相關的初創型科技公司,也在健康險的領域扮演著以技術服務的角色。比方說可穿戴設備和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的,通過改變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使用的方式,提供更準確、更安全、更高效、更直觀的健康險服務。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祥英介紹,“從總體上看,我國當前的健康保險保費在總保費中的占比還不到7%,成熟市場一般在20-30%左右;我國健康保險的支出在醫療衛生動費用的指出中目前只有2%,而發達國家一般在10%左右。我們預測,到2020年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有望達到一萬億以上。”
“明天”:科技助力互聯網保險騰飛
“BATJ這四個互聯網巨頭,實際看重的并不是我們傳統的保險市場,而是互聯網保險市場。因為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當這種互聯網的生態激發起了保險需求,碎片化、場景化、個性化,類似這樣新的險種的誕生,這就是互聯網保險的2.0時代。”易安財險CEO曹海菁在2017第二屆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大會上說道,“互聯網保險即將要進入3.0時代。所謂的3.0時代,也就是說當真正用互聯網思維去為互聯網生態設計保險產品的時候,這個時代就來臨了,現在往往還是隔開的。現在大家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有沒有形成互聯網的思維?用互聯網的思維設計我們的保險產品?也就是真正把從銷售轉型到保險服務,這是下一步要做的。”
曹海菁還對外透露了易安的“產品工廠項目”——產品工廠和數據工廠。據了解,產品工廠是一個和外界交互的工廠,未來的終極作用就是為能夠對社會開放,普通的消費者能夠直接在這個產品工廠里定制他的保險產品,使保險產品真正實現個性化服務。數據工廠目前存儲的數據相對有限,但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我們的目標就是未來真正實現我們的普通客戶都能應用這套系統,非常熟練地把自己需要的產品定制出來,這就類似原來的電腦操作系統需要輸各種不同的指令,未來這種可視化的系統能夠真正地把我們客戶想要的保險產品提供出來。”曹海菁坦言。
北京保險研究院副院長趙立平表示,現在新興的各種技術本身就是和保險同一血脈的關系。新技術的發展,一定會帶著保險跟它一樣的趨勢進行擴展。不僅為1.0階段提供了用戶的基礎,同時也為互聯網保險產品創新的2.0階段和商業模式創新的3.0階段都奠定了基礎,這個趨勢不可改變。
麥亞信專注金融、保險科技11年,旨在為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風控解決方案、保險SOA、保險網銷、保險經紀、小貸管理等行業解決方案,秉承“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勵志成為金融行業中專業、優質的解決方案綜合提供商之一。
【轉自:中國保險報·中保網 記者:蘇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